烟台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黄河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烟台大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区位优势,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凝练科研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探索交流合作机制,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致力于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高地。紧密对接“黄河战略”人才需求打造“产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围绕服务“黄河战略”人才需求,烟台大学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促进人才供给侧和地方产业需求侧的全方位对接,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基础,打造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学校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海洋科学、投资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临床制药、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与服务“黄河战略”主导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方向。不断强化黄河流域科教协同育人,巩固和推进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等黄河流域高端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招收培养生物学、农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与绿叶集团合作共建药学院、与台海集团合作共建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与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建农学院、与新华三集团合作共建数字创新学院、与烟台市政府共建烟台知识产权学院,与荣昌制药、冰轮集团等企业共建生物制药、能源与动力工程等34个专业。通过产教、科教融合,校企、校地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和职业人才培养,为提高黄河流域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精准服务“黄河战略”科研需求培育“高精尖”科研应用成果学校聚焦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强特色”高水平大学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战略发展布局,精准定位黄河三角洲环境保护治理、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科技攻关、文化保护传承智库等4个服务“黄河战略”优势研究领域,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围绕“卡脖子”技术和新发展理念,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培育高水平科研应用成果。在黄河三角洲环境保护治理领域,以黄河流域近海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污染来源控制、环境保护监测等研究项目为基础,加强大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运用,参与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在服务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开展黄河流域高品质耐盐碱植物良种繁育推广、新型肥料研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优化、土壤修复以及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在新旧动能转换科技攻关领域,聚焦“十强”产业,开展科研联合攻关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重点突破新材料及新能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方向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服务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与转化。在文化保护传承智库领域,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围绕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创新、乡村振兴等,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及文化传播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齐鲁文化、黄河文化研究智库基地。广泛搭建“黄河战略”合作平台建立全方位交流合作机制学校积极探索服务黄河流域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沿黄省市优势互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共建格局。围绕服务“黄河战略”重点研究方向,建立应用型跨学科研究组织和平台,成立了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交叉研究中心、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精准材料高等研究院、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学科集群式发展平台,积极筹建双碳研究院、黄河流域生态研究平台等交叉研究平台。与沿黄省区高校、科研院所密切沟通,筹划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学术联盟会议,探寻服务黄河流域交流合作机制新路径。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方向,学校与省内沿黄9市环境保护机构合作,系统开展黄河下游山东段对黄河污染负荷的贡献识别及其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河流生态中德合作科研项目,共同参与国家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和“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服务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学校围绕“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项目“耐盐藜麦品种(系)的选育与配套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与东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康健藜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盐碱地适宜优良品种的筛选及优化。围绕“海上粮仓”建设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能源自给可移动坐底式智慧网箱平台建设与高效绿色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与荣成、长岛和莱州等地合作,完善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通讯员 亓健生)
发布时间:2022-10-07新建一所大学,不能再追求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而应该着力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筹建中的福耀科技大学定位是理工类研究型公立大学,培养国内新兴产业急需的研究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据媒体报道,由“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计划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并不是一所民办大学,而是新型公办大学。河仁慈善基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基金会理事、监事重点就《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形成决议: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项目资金的拨付按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款项直接拨付至项目建设公司;学校性质为共同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办学发展思路上,基金会提出按照“高水平、小规模、应用型、国际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兴办理工类科技型大学。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可谓正在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的最大看点。而这一办学模式的核心,是基金会办学方式。即由基金会作学校的举办者,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负责学校的重大办学战略决策,包括制定学校预算、遴选大学校长。此前,我国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的高校并不多。公办大学只有汕头大学由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于2018年正式成立的西湖大学,是明确实行基金会办学方式的民办高校。实行基金会方式办学,不论对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意义重大。对非营利的民办高校而言,基金会办学方式,可确保学校的公益属性,同时有利于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对公办大学而言,基金会办学方式,则可扩宽学校办学资源,提高学校办学的财政独立性,有利于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基金会办学方式,是由公益的基金会作为学校的举办者,所有办学收入,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生学费、基金会投资收益等,都进入基金会,全部用于办学开支。这一特点表明,基金会办学适合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包括公办高校和非营利民办高校。我国的公办高校,采取的办学模式,主要是政府作为举办者,学校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以及少部分社会捐赠。由于学校办学过度依赖财政拨款,存在办学经费有限,财政独立性弱,进而影响学校自主办学的问题。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则不同。首先,虽然学校由基金会举办,但是并不影响高校作为公办学校的属性,而更有利于确保公益属性。其次,由企业家创办的基金会出资,与政府财政拨款形成学校办学的基本资金池,可以为学校办学提供长期的经费支持,依靠基金会本金的收益,学校就可持续办学,不会受到经费的影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教育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新建一所大学,不能再追求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而应该着力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福耀科技大学是一个新的尝试。来源:新京报评论 2021年5月5日 作者:熊丙奇
发布时间:2021-07-21编者按:2021年5月2日,由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学校顺利建成后,将是全国第四所、福建省第一所新型大学。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迎来一阵办学热潮,未来还将有更多省份、更多企业加入到新型大学的建设之中。根据教育部消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由此可见,我国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建设并不完善。而在新的产业发展态势下,也急需一批新型大学进行补充。未来之争,是人才之争,是教育之争。2021年5月2日,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网站发布一则消息,该基金会第三届理、监事会第一次会议近日在福清举行。会上,基金会理事、监事重点就《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形成决议: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 学校顺利建成后,将是全国第四所、福建省第一所新型大学。据《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创立“福耀科技大学”初步建设方案》指出:学校性质为共同探索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办学发展思路上,基金会提出按照“高水平、小规模、应用型、国际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兴办理工类科技型大学。具体管理体制上,河仁慈善基金会将作为学校的举办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经费支持和保障,负责决定学校董事会人数及人员构成,聘任学校董事会成员,监督学校依约使用举办者投入的财产。此外,河仁慈善基金会帮助学校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及联合办学。据了解,福耀科技大学致力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工匠精神及创新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新时代高校工程师的摇篮。”据福州新闻网报道,“福耀科技大学”初步选址福州高新区南屿流洲岛。学校办学规模3000至5000人,将建设成为“园林+开放”式的低碳型、特色型新型大学。专业设置重点为目前国内相对弱势专业,各专业均配建标准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我国当前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断档问题,助力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据悉,河仁慈善基金会由“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创办,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经由国务院审批、以金融资产(股票)创办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5月5日,由曹德旺与其妻子陈凤英女士共同捐赠个人所持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股票,过户当日市值35.49亿元人民币。基金会的名称,来自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此名称中蕴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意。据悉,曹德旺出生于1946年,祖籍在福建福清。根据公开资料,曹德旺幼年家道中落,致使他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跟着父亲学做生意。或许是幼年失学的经历,让曹德旺对于教育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事实上,福耀科技大学也并非曹德旺投入高校建设的首次举措。今年4月6日,在厦门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厦大海韵教学园区二期正式动工。建设内容其中一项就包括由福清籍企业家曹德旺捐资2亿元建设的德旺商学院大楼。据悉,德旺商学院大楼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在捐建签约仪式上,曹德旺先生表示将永久支持办好厦大德旺商学院,未来还将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通过设立奖学奖教金等方式支持德旺商学院发展。不仅如此,曹德旺此前还在厦门大学捐设福耀奖助学金,捐资1亿元建设了厦门大学德旺图书馆。在新闻报道中,还提到福耀科技大学是福建第一所、全国第四所全国新型大学。综合各方的信息来看,除福建福州的福耀科技大学外,目前还有浙江杭州的西湖大学、浙江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等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据了解,相对于传统研究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在学科设置,培养方向方面有些许区别。而在各类新型大学探索中,还有江苏南京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已经成功揭牌。西湖大学早在2016年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宣告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浙江省就向清华大学发出邀请、经清华大学同意、报教育部批准,施一公出任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西湖高等研究院下设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培养博士生,进行各类基础性研究,为日后西湖大学的成立打下良好基础。2017年,西湖大学的设立申请正式提交教育部。经教育部批准,2018年10月20日上午,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发表的题为《磨砺以须,倍道而进》的致辞中描绘了西湖大学的定位和目标,即努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以及国际化的高等学府。施一公的理念很明确——西湖大学的定位类似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主要针对各类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如今,西湖大学已经具有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理学院三个类别的学院,主要针对性培养理工行业以及生化行业的科学家。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年初,据“宁波发布”此前消息,宁波镇海中学85届校友虞仁荣先生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家乡高标准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大学拟名“东方理工大学”,项目拟选址宁波镇海区庄市片区,占地面积1000亩左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一时引起轰动。在具体的办学定位上,“东方理工大学”的定位是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据了解,投资创办东方理工的虞仁荣是韦尔股份创始人。早在成立之初,韦尔股份就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2017年5月,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随后,韦尔股份就完成并购图像传感器(CMOS)芯片巨头豪威科技。在“2020胡润全球百富榜”中,虞仁荣以550亿身家位列第281位,成为中国芯片首富。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带来的巨大增益,外加政策的大力支持,韦尔股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热情必将更加迅猛。作为一所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芯片想必也必然会成为学校主攻的重点方向之一。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自2019年来,“卡脖子”一词在各大媒体上频繁出现,使得芯片产业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针对此情此景,2020年10月22日,曾经引发热议的芯片大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南京江北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成立。然而,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并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更像是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企业选才的重要来源,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生源方面,该校不再是高中生通过高考等方式考入,而是源于高校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来源于跨学科的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的学生、来源于企业招聘的尚在培养期的初级职员,按照岗位分类依据学员专业基础和就业兴趣进行招生,招生规模以企业需求为准。在师资方面,该校教师更多来源于企业资深工程师、国内外行业专家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课程也不是类如大学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化课程,而是着重突出个性化,依据学员的薄弱环节、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学生毕业获得的是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来源:物联网智库 2021年5月5日
发布时间:2021-07-21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新利(中国)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